河桥 环境整治迎得古韵款款来

“走小城镇 看大变化”系列报道之三

    说起“河桥”镇的名字,河桥人会告诉你,“那是因为咱们这河多桥也多”。那时的河桥百舸争流、商桅如林,被称为“小上海”。当河运由盛转衰,这座曾因河而兴的古镇也逐渐沉寂。2016年年底,一场名为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”的行动揭开了这座小镇沉寂的面纱。拆违建、树新貌,一年时间,投入资金约1.1亿元,“唐昌首镇”的景致初见端倪。

    “古”建筑 成就独特韵味

    信步柳溪街,白墙黑瓦的民居、古朴厚重的石板路仿佛将时光倒退了千年,让人一头撞进这座水乡的温柔。

    徽派的马头墙是柳溪街的特色,走到蒲溪边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色。石头砌成的民居沿河而立,与那座伫立久远的老桥相得益彰,成就另一种水乡风味。“河桥老街和蒲溪两岸的整治主要采用‘保留+移植+创造’的手法,比如对建筑进行分类改造,做到修旧如旧,建新做旧。”河桥镇党委委员陈永华说,为了彰显古韵河桥的特色,镇里特别召集了具有老手艺的泥水匠,让他们按照石头屋的外观对民居进行改造,使得蒲溪两岸的“画风”和谐而富有特色。即便是最易被人忽略的背街小巷,也被仔细地铺上了青石板,让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。

    一幢幢散发古朴风貌的房屋背后,体现的是该镇的“刚性”作风。为了给小镇改造留下“喘息”的空间,该镇成立六个专项组,按计划、分批次拆除集镇内的各类违章建筑。特别是今年11月上旬开展的十天拆整行动,对集镇建成区范围内的违建、彩钢瓦、阳光棚、一户多宅等进行逐批拆除。全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600余处,面积20000余平方米。

    停车场、景观节点、农贸市场依次建成,道乱占、车乱开、摊乱摆、房乱建、线乱拉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这座千年古镇正一步步迈向品质之镇。

    “古”文化 散发历史底蕴

    峡江飞舟、古渡筏影、三溪水阔……曾经河桥闻名遐迩的“十八景”,当年繁荣的景象只能从历史资料与老人的口耳相传中窥知一二。为了留住这段历史,该镇打造了文化墙,将“十八景”做成浮雕并附上古诗,让静默的文化墙诉说古老的故事。像这样的历史文化墙画该镇还绘有13处。

    在老街的入口处,曾经榨油作坊遗留的石臼、石料被打造成了一处景观节点,当游客路过时,当地的老人会为他讲上一段“榨油的故事”。

    住在河桥老街的胡根水开了四十余年的理发店,他的店早已成为老街一抹固有的色彩。“除了这家理发店,小林鞋店、河桥排棚都是老字号店铺,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再经营,下一步我们将重新布局老街业态,盘活资源,让老街恢复从前的繁荣景象。”河桥镇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留住“老底子”也是保留河桥历史的措施之一。

    在布局业态之前,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。农贸市场主体部分,绿道工程、亲水平台顺利完工。稻田公园初见新貌,展现了“城田交融、田湖相印”的基本格局。同时该镇还新增城市家具70余套,新设集镇导示系统和标识标牌1200余个;新建集镇公厕2处,停车场6个。为繁荣古镇、招商引资铺平了道路。

    “河桥人” 鲜活千年古镇

    今年74岁的虞巧芳就住在蒲溪边,近两年在外工作的儿子回乡新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屋子。每个周末,虞巧芳的儿子就会在庭院种植花卉苗木,小小的院落被修整得精致又清爽。漂亮的小院总是引得行人驻足,热情好客的虞巧芳夫妇就会招揽行人进屋喝水。“上次有游客来借用厕所,直夸我们的小院漂亮。”虞巧芳说,儿子还想在院子里造一座亭子,到时候他们老俩口就烧好热茶免费供应,有过路的客人可以招呼他们到亭子里歇歇脚。

    “以后河桥还会更漂亮,游客也会越来越多,我们很欢迎他们来做客。”河桥的变化日新月异,而像虞巧芳夫妇那样的热情好客实实在在为河桥增添了一抹人情味。

    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纵深推进,“河桥人”的底气越来越足。在城镇环境面貌改善的同时,他们也将眼光对准了自家庭院。有条件的造个小花坛,条件欠缺的就把自家庭院打扫干净。在庭院评比过程中,该镇共选出清洁庭院565户、秀美庭院55户、精品庭院23户。这些庭院如繁星,点缀、鲜活了整座小镇。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金轶润   信息发布:黄晓强   添加日期:2018-01-02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