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略古镇风貌 感受历史变迁——走进河桥风情小镇

    这里有翘在蓝天下的马头墙,有撑在青石板上的油纸伞,有老字号里捻熟的生意经,有战火硝烟中慷慨的悲壮……这里历史遗迹斑斓,这里文化底蕴深厚,这里是河桥古镇,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。

    青砖城墙,半月拱型的城门,两扇木质朱漆大门向我们敞开,唐昌首镇门楼是河桥风情小镇的标志性建筑,也是我们探访古镇的第一站。进入城门之前,抬头可见“唐昌首镇”四个大字,它记录的是河桥曾经的繁华与辉煌。如今,虽然繁盛不在,但建筑的宏伟气势犹存。

    “昌南供奉相公庙,吴越敕封灵应侯”, 门柱上的一副对联,向世人诉说着主人的事迹。相公殿,为纪念五代时期柯老相公而建。他是当时钱武肃王手下的一名管理水利的官员,告老还乡后发动乡人疏通河道,造福为民。去世后,百姓筹资为他兴建了相公殿,以此缅怀柯老相公爱乡亲民的功绩。

    相公殿内还有一处尤为引人注目的,便是一个老戏台。在古代,戏台是老百姓主要的娱乐场所,每当有表演,戏台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。它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个舞台,还有那精美绝伦的戏剧文化。闭上双眼,过去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,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,台下观众的高声喝彩,让站在舞台前的我激动不已。

    昼锦堂又称“章家大院”, 位于相公殿右侧,是宋仁宗历年间朝廷宰相章得象后代的宅院。因为一门两代连出五位进士而被誉为“一门五进士,浙西第一家”。 紧邻它的河桥钱庄和梦春楼,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明嘉靖年代,河桥是浙西及皖南最大药材中转码头和经营之地,包括胡雪岩在内的许多大商人的买卖都在这里中转,河桥钱庄应运而生。随着商贸的不断发达,就有了梦春楼。虽说是妓院,但它也是中国古代音乐、美术、诗词、舞蹈产生、消费、保存和发展的场所,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应该被记住。

    在江南,为了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出门,父母往往会精心准备嫁妆,于是就有了“十里红妆”。十里红妆是江南特有的嫁妆场面,嫁妆队伍浩浩荡荡延绵数里。“千工床”、“万工轿”为代表的林林总总红妆器物,多用朱砂漆底,用黄金、水银和各种珍贵的天然石料等做装饰,集雕刻、堆塑、绘画、书法等艺术于一体。它的存在,旨在传承和弘扬具有独特魅力的浙西家具文化。

    如今的河桥,虽不再商铺林立,水运繁忙,但残碑古道还在,老宅深院尚存,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民风、农事农习、岁时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勤劳能干的河桥祖辈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,也孕育出富有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。走在河桥老街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耶稣教堂、鼎昇门、胡氏宗祠、影剧院等特色鲜明的建筑和印有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”红色大字的老墙,还有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。

    “我这儿都是些老顾客,椅子也是用了三四十年的老椅子,不想换也舍不得换。”66岁的胡大爷是老街上的理发师,理发已有50多年。他说,也不知道还能理多久,趁现在还看得见,就继续理着。老街上,行人来来往往,忙忙碌碌。“地里刚回来,回家腌菜去。”拉着整整一推车青菜的大叔笑着应到。

    “浙皖同轴古今从来农丰商祺,三江并流心衰犹见沧海桑田”,这是我们在走出河桥老街的最后一个石拱门上看到的,它记录着河桥老街的历史和变迁。穿过石拱门,犹如从古代穿越到现代,留给我们的,是无尽的回味和想象……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   信息发布:黄晓强   添加日期:2014-12-25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